close
94年5月
某個沒有安排行程的假日
想找一個車程近, 不塞車之處
想來想去, 去三峽逛逛吧
對於祖師廟時有耳聞
有時會看到其中的報導
但是眼光都隨意略過
只知道這是偉大的建築
卻不知獨特之處
進入祖師廟, 東看西看
大約10分鐘就逛完


走到廟門
恰巧遇到10幾人的小團體
聽著疑似導遊的先生
對著廟門講述著歷史
就帶著姑且聽之的心
跟了過去
沒想到
這一聽
就聽了一個小時



清水岩祖師廟有「東方藝術殿堂」的美譽,
創建於清乾隆32年,經過三次的整建廟宇,
迄今工程仍持續中



三峽祖師廟簡史如下:

三峽昔日為原住民所據。
當漢人移入開墾斯土,謹從安溪請來祖師分靈,以存漢族討伐異族之精神,
藉以安心開拓,從事生產。
至甲午戰敗,日軍侵台,三峽人士奉祖師爺之民族精神,
以長福巖為據點,力抗日寇;及敗,日軍焚毀廟宇,屠殺居民。

●祖師廟原創之初,曾因大地震的損害,而有了第一次重新修建過。

●而戰火後重建,是為第二次重建。 

●民國三十六年至民國七十二年初由李梅樹教授費盡心思的籌畫,
直到
李教授病逝為止為第三次的重
建工程。


這三十六年的時間,李教授耗費了半生的心血在建廟工程上。
他主張有計畫的整建, 並到全省各地名廟參觀,自己繪製設計圖,
然後公告廣徵匠人,並四處找尋優秀的匠師。
工程中的一石一木,都需經過他的認可才能製作施工。
各方師博中不乏已列國寶級之人物,並皆有在其作品旁留下姓名。 



當李教授過世後,重建工程卻無法繼續維持教授的嚴格要求,
所以祖師廟裡夾雜著精細與較粗略的工法


清水祖師廟最大的特色,是在於雕刻方面的成就
全廟的建築精神,完全移植於木刻、銅塑和石雕三方面上

整座祖師廟乃是以木為頂、以石為基的建築,採五車三殿式的格局,
廟宇層層疊疊,每根脊上都有富麗堂皇的裝飾,廟內則無處不雕、無處不琢。
其中最精彩的是廟中的石雕、石刻,
不論技巧與手法分析,都是民間藝術之最。

屋頂和屋簷下方的樑架,可說金碧輝煌、琳琅滿目
這些金碧輝煌的顏色並非以油漆塗上,乃是用又薄又小的金箔逐一貼滿。









祖師廟的木刻,精細繁複,每一個木刻都引經據典,取材自民間傳說的忠孝節義。
木刻的材料,是堅實的檜木和樟木,一塊塊原木在老練師傅的刀下,
慢慢削出了封神榜、三國演義、二十四孝等故事。
(導覽先生有提及這張照片的故事內容,
可惜來不及抄。。。。)





完成後的木刻,分別再依次漆上白色、紅色、黃色的底漆,最後再貼上金箔片。
(為了避免在空氣中起氧化作用故用金箔紙代替金漆)
往往一小座木刻,就得要貼去近千張的金箔片。
如今整座廟宇已貼去數百萬張的金箔紙,工程之浩大,由此可見一斑。

五門皆為銅門,前殿正門,並列哼哈二匠(鄭倫和陳奇),
兩邊則為四大金剛,代表風調雨順;
前殿東廳銅門取意加官、進祿,西廳乃簪花、錦簇,代表榮華富貴。 

我比較懂的是:暮鼓



晨鐘





石柱、銅柱數量之多,冠於各地寺廟。全部完工後,總數將可達到一五六根。  





中殿為廟中最尊者,所以其正面的三對柱亦是最傑出的。
中殿中央那對石柱,乃為雙龍蟠繞之八角柱,
其雕刻分三層,非常細緻,名為「雙龍鋒劍金光聚仙陣」;


次一對為「 百鳥朝梅」柱,是李梅樹教授所創,
每柱各五十禽鳥,一對則正好百鳥。
而其柱身各盤繞一株老梅,梅樹上棲息著姿態各不同的百鳥,
而其中亦有外國的鳥類,依李梅樹教授的解釋是:
「梅花是國花,『百鳥朝梅』含有萬邦來朝之意」意義深遠


最外一對石柱「雙龍朝卅六關將十八騎」,取材自「封神榜」,
由李教授親手繪圖,再交由兩名石雕師傅花費三千個工作天完成,
雕工極精細。


正殿的三對石柱,皆是以透雕法完成,
每一根石柱都必須花上一千個工作天才能完成,
據說雕刻至最精細巧妙之處,可以看到五層相疊的結構。 



蟹蟹光臨(我比較懂的部份)




這位導覽生動的在360的藝術空間內介紹各家工法及故事,
錢哥麻我腦袋又不好
無法完完全全記住
急得拿著筆作筆記
又急著用相機及時拍下解說員此刻的焦點
忙得像熱鍋上的螞蟻
錢哥拔竟在一旁偷笑.....

當導覽先生講解完後,
才從他口中知道
這位先生就是李梅樹先生的長子
我感動得滿身雞皮疙瘩
只能用力拍手表示我的感謝 @_@

聽完講解
雖然只了解了祖師廟1%的偉大
腦袋已裝不下更多的歷史故事
累到全身無力
到廟口前一攤"不好吃免錢"的豆花小憩一下
真的很好吃!!無法退錢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mj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2) 人氣()